秋茶,是24節氣中,立秋至白露之間採摘的茶。
四季流轉至秋季,涼風起,日夜溫差漸大,正是時候品烏龍茶。

烏龍茶不寒不燥,有調解體內、溫潤的效果,而秋季氣候條件介於春夏之間,滋味平和,水薄甘甜,香氣也相對較高。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,到了白露前後又會進入生長佳期。由夏轉秋,茶樹因受季節更替的影響,茶樹鮮葉本身自帶的香氣物質在秋季顯現徹底。不像春茶那樣嬌嫩、不經泡,也不像夏茶那樣乾澀、味苦,而是有一股獨特的甘醇味道。

 

 

早秋晚秋茶風味差異
早秋茶:白露節氣前採摘的茶葉。
晚秋茶:白露之後到十月上旬,採摘的茶葉。
相比早秋茶,晚秋茶的味道更重一點。如果說春茶喝的是那股清新的香氣,淡淡的青草味,那麼晚秋茶喝的則是一種濃郁的、醇厚的味道。
經過了盛夏的煎熬,茶葉也仿佛在時間中熬出了最濃烈的品性。秋季氣候特點是秋高氣爽,雨水較少,這個季節產的茶,香氣馥郁綿長,口感甘醇。

烏龍秋茶性價比高
台灣烏龍茶產業以春、冬兩季的茶為主流市場,其次為秋、夏兩季。
會有如此區分與差距,最主要是因「春茶」鮮,香氣層次分明且多變,飲入口中前、中、後味的茶香皆有令人驚豔的轉化,茶湯甘甜滑順;「冬茶」香氣清幽,茶湯則韻味延綿,唇齒留香,葉厚且極耐沖泡,其中冬茶因氣候關係每年產量也不多。
正因如此「春茶」與「冬茶」良好品質與產量稀缺的條件下,也直接反映在茶葉的售價上;而「秋茶」相較之下,價格更為實惠,茶葉風味也有一定品質,管理良好的茶園搭配技藝精湛的製茶團隊,也是能製出與春、冬茶相比擬的烏龍好茶!

秋茶和春茶有什麼不同?
因為秋天天氣漸涼,茶樹也要開始準備過冬了,出於自身保暖的需要,茶樹用於耐寒的蠟質結構漸漸變多,而恰恰正是這些蠟質結構,與形成茶的香氣有很大關係。
隨著秋季日曬、雨量的減少,茶樹生長速度放慢,秋茶茶多酚含量降低,游離胺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達到平衡點時,「秋香」就會有很明顯的呈現。
受季節影響,秋茶中含量較高的香氣成分大多為醛類和醇類,這是秋茶形成花香的重要物質,對比各個季節的茶,你也能發現秋茶的花香要比其它季節的茶葉更明顯。

秋茶香氣為何較為濃郁?
由於秋天降水量少,氣候也比較乾燥,泥土和空氣中的水分減少,使得茶葉在成長、採摘和製作的過程中能夠最大程度地保持茶葉的香氣。
且因為在乾冷的溫度下製成的茶葉,不僅能完整地保持茶葉的內質,茶葉的水分也會相對減少,從而更顯香氣。

//延伸閱讀//
高山春茶,把整個春天溶於茶湯喝進口中
冬片烏龍茶,山頭氣凝聚而成獨特冷香
夏茶的奔放香與含蓄甜,像極了愛情

冬茶,回甘耐泡與迷人的細緻茶韻

 

在秋高氣爽的氣候裡,時常忘了日夜溫差之大,一不小心便容易著涼,忙碌之餘除了記得保暖身體外,此時來上一杯溫和烏龍茶,正是在合適不過的呵護。
其實我們的日子也不過就是如此。累了就休息,餓了就吃,而身體涼了就喝杯茶暖暖。至於要喝什麼茶、或是烏龍茶要喝哪一種?宋代林洪編寫的《山家清供》,文中的一段話便給了我們最理想的答案:「太宗問蘇易簡曰:『食品稱珍,何者為最?』對曰:『食無定味,適口者珍。』」於食物於茶,其實並無最好與最壞,只有適不適合。
確實如此,年有四季,日日千變萬化,茶品數以千種,紛繁複雜。若要論茶,實則各有千秋,各有特點。因為即便是同一地方出產的同一種茶,不同的地勢、天氣、土壤使茶的口感也會產生差異。
每個人的口感偏好不同,每款茶也各有自己的特點,有的滋味濃強,有的清新鮮爽;有的蜜香濃郁,有的花香清甜;有的澀而生津,有的苦而回甘。而只有適合自己的那杯茶,才是心目中的心頭好。

在秋意漸濃的時節裡,正是時候品烏龍茶。